你的位置:网站首页 > 行业新闻 > 是谁摧毁了建筑长命的可能性

    是谁摧毁了建筑长命的可能性

    时间:2011/8/9 14:57:09 编辑:勘察设计院 标签:

    7月,密集的垮桥事件,刺激公众神经。715,通车14年的杭州第三钱塘江大桥坍塌,714,建成12年的福建武夷山公馆大桥北段坍塌,711,建于1997年的江苏盐城境内328省道通榆河桥坍塌……年轻的桥,纷纷倒下。对应“桥脆脆”,一些历经风雨依然坚挺的桥,被网友追捧,称之为“桥坚强”。

    时下,各式各样的新奇大桥,其光鲜而短促的命运就好如七日樱花,让人赞叹其美丽的同时却为其短暂的存续而伤感!观之建造于动乱时代甚至饥荒年代的桥梁,其质朴大方的外观之下却坚守着“桥坚强”的使命,不断地创造着当代中国桥梁的神话!然而,“脆脆”的不只是桥,更有楼,“短命”并非现代桥梁的特有归属,中国辽阔疆土之上,建筑群体普遍遭遇着短命的结局,这构成当下社会的一种真实困境,既让人迷惑,更让人愤懑。

    据常理,随着经济水平的大幅度提高和社会进步加快,建筑的外观设计和建造技术水平理应“长江后浪推前浪”,可如今为何还演绎着“姜还是老的辣”的传说。“新新建筑”仅仅只是多了一份绚丽和喧嚣,却少了几分的“坚强”和稳健,“老建筑”坚固的质地和持久的生命力让“新新建筑”们望尘莫及!

    总体来看,生命力强劲的“老建筑”之所以能保有“老”的资格,主要有如下几方面原因:其一,“坚如磐石”的建筑追求;其二,各路专家多方论证;其三,监管过硬。就“新新建筑”而言,首先,当前并不缺乏建筑方面的专家,并且理论上而言,专家的数量绝不逊于动乱及饥荒年间;其次,现今建造技术水平和建筑材料并不亚于过去年代;那么缘何经济发展了,社会进步了,建筑却短命了?究其原因,主要还在于如下几点:

    第一,心态转变,利益诱惑之下的“短视”心态愈发严重。经济水平的快速发展在提高了人们生活水平的同时亦使社会人越来越浮躁,越加习惯于将目光“焦距”在眼前利益之上,而不在乎事态的长远发展。

    第二,现今建筑,不仅追求质量,更追求外观设计,或者说,时下建筑对于外观设计的追求在某种程度上淡化了对建筑本身坚固性的应有重视。

    第三,办事成本提高。哪里有权力,哪里就有滥权者,哪里有利益,哪里就有躁动的吸血鬼!滥权者之所以滥权却是因为有吸血鬼的“煽风点火”,而吸血鬼之所以“煽风点火”,却又是因为其所欲获取的资源被当权者紧紧地捏在手中。这种权力与利益的魔障亦使得办事的隐性成本大大提高,在资金投入相对固定的情况下,隐性成本提高就必须降低显性成本,才能使工程能够顺利完成。如此,偷工减料就有了生存的空间,并且还呈蔓延态势扩展!

    第四,监管失灵。近年以来,有关建筑质量堪忧的报道频见报端,诸如“楼歪歪”、“楼脆脆”、“桥倒倒”的字眼频入眼帘,据报道称,众多“瘦身钢筋”突破层层关卡,顺利无阻地进入保障房建设当中,并且此类钢筋居然拥有合格证等出厂证明,并且在建造过程中,监理等监管单位居然都给“瘦身钢筋”放行!

    监管,这最后的质量堤坝一旦崩溃,建筑长命的可能性就必然灰飞烟灭,短命的建筑就这样发生了!

     
     上一篇:第六届中国威海国际建筑设计大奖赛评审揭晓
     下一篇:经济日报着力提高水利科技创新能力
    >>返回首页